在2024亞洲國際品牌節的舞臺上,香港玄妙觀的陳佇銘師傅以道教文化的獨特魅力,於「2024亞洲國際品牌節」榮獲「國學傳統文化品牌大獎」。作為道教文化的傳承者,陳師傅分享了玄妙觀如何透過品牌節提升道教的知名度,並將這一古老智慧融入現代生活,特別是吸引年輕一代的參與,點燃文化傳承的薪火。
讓道教文化走進大眾視野
陳師傅認為,參加「2024亞洲國際品牌節」對玄妙觀的品牌推廣具有重要意義。他坦言:「有名先有聲,品牌節是一個讓大眾認識道教的機會。」在品牌節的多元展現中,玄妙觀以其獨特的宗教文化品牌脫穎而出,與常見的美容、醫療或飲食品牌形成鮮明對比。陳師傅強調,道教不僅關乎喪葬或宗教儀式,更蘊含國學文化的精髓,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。「道教文化早已融入我們的血脈,成為生活的一部分,卻因為太過日常而被忽略。」透過品牌節,玄妙觀希望打破大眾對道教的刻板印象,讓更多人認識到其在養生、占卜、風水等領域的實用價值。
品牌節的參與不但提升了玄妙觀的知名度,也為道教文化的傳播開闢了新途徑。陳師傅笑言:「別人未必會主動了解道教,但品牌節就像一個窗口,讓我們的文化被看見。」這種曝光不單吸引了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群體,也讓年輕人開始關注這一「另類」品牌,為文化傳承注入了新活力。
疫情轉危為機 轉型綫上傳度
2019年疫情爆發,為玄妙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。陳師傅回憶,疫情期間,宗教活動因社交距離限制而受阻,法會、講座等傳統形式無法如常進行。面對困境,玄妙觀迅速轉向數位化,開展綫上直播、講座和文化推廣活動。「我們用Zoom做講座,講解中秋節的緣由、道教智慧,甚至錄製法事過程,讓信眾遠程參與。」這些綫上活動不但維持了與信眾的聯繫,還讓道教文化以新形式觸及更廣泛的受眾。
陳師傅特別提到,他的師傅——一位80多歲的長者,竟熟練使用MacBook製作PowerPoint和剪輯影片,令人驚嘆。「他說,這些影片是留給後人的財富,疫情讓我們意識到數位化的重要性。」此外,玄妙觀還推出防疫符和中醫偏方,幫助信眾增強信心,應對疫情的不確定性。這些創新舉措展現了道教的適應力,同時彰顯了其「長生」理念——不單是肉體的延續,更是精神與文化的永續。
凝聚年輕力量 傳承道教文化
陳師傅對年輕一代的參與尤為重視。他坦言,玄妙觀的徒弟多為20多歲的年輕人,來自理工科背景或其他領域,充滿創造力。「年輕人是傳承的希望,他們的力量最大。」為了吸引年輕人,陳師傅採取了靈活的教學方式,例如以法術入門,讓學習過程更具吸引力。「法術像一把刀,必須先學經文穩住心性,才能駕馭。」他還組織頻繁的聚會和工作坊,增強徒弟的凝聚力,確保團隊在疫情期間保持穩定。
疫情後,陳師傅觀察到信眾需求的變化,從求平安轉向求財,反映了經濟環境的挑戰。玄妙觀因應這些變化,透過文化活動和慈善合作,提供更多實用指導,例如人生規劃、職場建議甚至擇偶諮詢。「我們像人生導師,幫信眾調整心態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。」這種貼近生活的服務,讓道教文化不再遙遠,而是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的指引。
與時俱進打破誤解 將道教融入生活
陳師傅強調,道教文化的價值遠超宗教範疇,涵蓋中醫、針灸、養生甚至科技哲學。「電腦的0與1,正是道教『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』的體現。」他希望透過推廣,讓大眾明白道教並非清心寡欲或與世隔絕,而是積極進取、動靜結合的智慧。他引用歷史指出:「道教強,則國運強。唐宋盛世,道教文化蓬勃;清朝衰弱,道教亦受抑。」這種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文化自信,激勵着玄妙觀不斷創新。
為了進一步推廣道教,玄妙觀積極與香港道教文化協會及其他慈善機構合作,舉辦工作坊和公益活動。陳師傅身為協會創會副會長,深知「道不離善」的原則,強調賺錢只是工具,真正的目的是幫助更多人。「錢是工具,用來弘揚文化、做善事,這才是道教的價值。」
數碼化與年輕化雙軌並進 讓道教傳承千年
展望後疫情時代,陳師傅認為,數碼化與年輕化是道教文化發展的兩大趨勢。雖然他自嘲「古代人」不擅科技,但幸有年輕徒弟的助力,讓玄妙觀在數碼轉型中遊刃有餘。未來,玄妙觀計劃推出更多綫上內容,如文化講座和養生課程,吸引全球華人參與。同時,他希望通過破格的推廣方式,例如結合流行文化或新媒體,讓道教更貼近年輕人的喜好。陳師傅最後總結:「道教是生活的智慧,幫助人們活得更好。品牌節只是起點,我們的使命是讓道教文化生生不息,傳承千年。」玄妙觀的努力,讓道教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生,也為傳統文化的復興樹立了典範。